Thursday, April 05, 2007

一場“感覺美好”的選舉, 記香港特首選舉

香港在邁進回歸十周年之際,舉行了第三屆行政長官(特首)選舉。這場結果早已預知的選舉,雖已塵埃落定,但仍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。

之前,一直被認為有意競選特首的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,在參與前年年底的爭取普選游行后,傳她曾探聽中共對其的意愿如何。然而,經過多次的放話,各方的揣測,陳方安生在選委會成員改選前宣布了不參選的決定,坊間盛傳這是因為得不到中央的認同。

然而,選委會的選舉結果,在眾人預料之外,立場偏向民主派的選委在800名選委總數中,占有超過特首提名所需的100名。來自公民黨的泛民主派立法議員梁家杰最終出線。

雖然曾蔭權連任之路上殺出程咬金,但比起中共不信任不放心,對曾蔭權極具威脅力的陳方安生,知名度不入議員三甲的梁家杰,在許多方面都不是曾蔭權的對手。

這是一場注定“梁家杰能,陳方安生不可以”的選戰。梁家杰的“能”,就在于他的不可能當選。

在長達兩個多月的特首競選期間,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媒體現象。

香港媒體都大篇幅報導這次的選舉,焦點集中在候選人身上,讓曾蔭權有了一次全新的機會重朔自己的形象,且大大增加了梁家杰的曝光率與知名度。

但候選人的政綱沒有受到傳媒關注,更妄論民間組織舉辦的一人一票的特首模擬投票,或者攸關香港的重大問題如珠江三角洲的競爭、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、與內地的融合問題等等。


另一方面,媒體將這選舉稱為“香港的勝利”, 或“香港已成中國式民主范本”等等。這“感覺美好”的論調,掩飾了真正的問題。

其實,最大贏家是中共中央,及其屬意的曾蔭權,絕不是媒體所稱的700萬香港市民。北京中央政府在這次選舉中,內外面子里子都有了。

對中央來說,香港特首略顯透明、超額競選的選舉過程,已足以對國際社會宣示中國政府的開明,及收編部分泛民主派人士。

雖然梁家杰的提名是在峰層意料之外,但曾蔭權的高票當選,讓中央面子掛得住,也可對內解讀為信任、接受中央。

中央并没有如挺董建華般挺曾蔭權,選舉過程中也不見明顯得干預。這有效紓解了香港市民受北京壓制的不良感受。

曾蔭權不斷得強調自己面對的是香港700萬市民,也很認真得進行選舉活動。雖然仍然是小圈子的競選,然而經過“有競爭選舉”的洗禮,曾蔭權的認受性增加了。連帶的,也增加了為人詬病的小圈子選舉的合理性。

親政府陣營里,曾蔭權成為唯一贏家,不但成功拉近與泛民立場的差距,更借選舉驗證選委的忠誠。

在競選期間,各股政治力量期待借本身在選委會的實力,與曾蔭權分贓的情況并沒有發生。各政團只能在曾蔭權的造勢晚會上,才一字排開撐着大團結的場面。

勝卷在握的曾蔭權,甚至宣稱將在未來在重大政策上加強咨詢民意,這也意味着他會繞過泛民主派的大本營立法會


此舉將把原本脆弱的平衡架構變得更傾斜一邊。可預見,香港仍會維持行政主導的局面,在政治上也無法獨立。

媒體不斷強調這次的特首選舉改變了香港的政治文化,這是有待商榷的。

雖然說兩場的特首辯論、候選人巡訪選區、政綱發表、造勢晚會等等活動,為往后的特首選舉畫下底線,也帶來候選人之間,候選人與市民之間的頻繁互動。

但這并不會改變選委投票的游戲規則,更沒有改變選舉的機制。而以香港人習慣看“秀”,及快速的社會節奏,競選手法的多樣化,只能帶來非常有限的進步。香港人對政治不過于冷淡,有了參與的感覺。

唯一較可取的是廣東省也直播了特首候選人辯論會。這在一切選舉結果內定的中國大陸而言,可謂一大突破。但廣州一向與香港往來密切,若以此論斷這將有助于中國的民主發展,仍言之過早。

而香港距離中共權力核心畢竟是太遠了,對中央影響微乎其微,大陸的政治改革是完全另外一套。

只能說北京認為香港特首選舉,一切皆在掌控之中。

在這次的選舉中,受到最大沖擊的,無疑是香港的泛民主派陣營。取得特首選舉的入場卷,對泛民而言,弊多于利。

首先參與小圈子選舉,附和這民主假象,泛民主派忽略了全體香港市民的權利。

說香港泛民主派以六四事件起家并不為過,而此次選舉由來自回避六四課題的公民黨的梁家杰出線。對六四、對50萬人上街游行的悲憤不再,使得泛民主陣營必須重新思考定位的問題。

再者,這向中間靠攏的舉動,雖然讓泛民主陣營避過了被邊緣化的命運,但模糊了與親政府陣營的界線。
縮短兩者間的差異,也等于限制了市民的選擇。香港人失去的,也許比得到或已擁有的還多。

民主派的回旋空間少了,內部界線更為分明,而民主非民主派界線則模糊。除了訴求清楚的社民連,其他民主黨派只能向中間靠攏。

這也將加劇兩陣營彼此之間的角力,而在政府坐擁龐大資源的情況下,泛民處境將更艱難。當曾蔭權表示“不排除2012年普選”,并承諾今年中提出一個普選方案時,泛民唯有更往前推動普選,但中央及曾蔭權在制定普選的形式上,談判籌碼多了。

日后,除了政治上如普選、問責制等議題外,泛民主派還必須提出更務實的政綱,才能獲得更多的支持。對泛民主派而言,2008年的立法會選戰才是關鍵,特首選舉只是前哨戰。

其實,香港特首選舉的結果是選舉機制,也是人選問題,更是市民心態問題。

“挑戰中央”是香港人不愿付出,也付不起的代價,因此不論是爭取普選、游行上街,都要強調不是針對中央,也要確保香港的繁榮。香港人爭取真正民主的決心仍令人質疑。

香港特首選舉,吹皺了一池春水,無奈水過無痕。這場選舉就如沒有發生過一樣,一切停留在原點,回歸祖國與民主發展仍是漫漫長路。

亞洲時報在線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